首页民间法文献资料
更多

明清商书及研究情况介绍

2006-09-20 22:07:02 作者:张海英 来源:中国法律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明代中后期开始,社会经济较之前代有了长足发展,商品流通频繁,市场发育日益成熟,并出现了众多的区域性商人集团——商帮。在这一经济背景下,“工商亦本业”、“农商互利论”的思想日益为社会所接受,商人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经商已开始不再成为一种为人轻视的职业,“弃农从商”、“弃儒从商”之现象越来越多。出于学习经商之道,适应商海竞争的需要,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日用类书,其中有些即属专门性的商业用书(本文简称商业书或商书)。

    
为数众多的商书,所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水陆路程、商业条规、物价、商品生产、流通、市场、经营方法等经商必备的基本知识,还包括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商书大多出于当时人之手,有的还是商人根据商业的实际需要,自己动手而编纂。书中所述观点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人们对商业的普遍看法,也是商人自身经营理念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经济思想价值。

    
一、明清主要商书及分类

    
明清时期代表性的商书主要有:

    
明代:黄汴《一统路程图记》八卷,隆庆四年刊;

    
陶承庆《商程一览》二卷(《华夷风物商程一览》),万历刊;

    
余象斗《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万历二十七年刊;

    
周文焕、周文炜的《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万宝全书》三十五卷,万历间刊;

    
壮游子《水陆路程》,万历四十五年刊;

    
商浚《水陆路程》八卷,万历四十五年刊;

    
程春宇《士商类要》六卷,天启六年刊;

    
李晋德《新刻客商一览醒迷天下水陆路程》(文中简称《客商一览醒迷》),崇祯八年刊;

    
憺漪子《士商要览》三卷,崇祯间刊;

    
鼎锓《商贾指南》(主要内容为余象斗《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中的《商旅门》);

    
清代:

    
康熙间冯琢珩《辨银谱》

    
崔亭子《路程要览》二卷

    
乾隆年间赖盛远《示我周行》全三卷附续集

    
吴中孚《商贾便览》八卷

    
王秉元《生意世事初阶》(抄本)

    
王秉元《贸易须知》光绪刊本

    
清末杨树棠抄本《杂货便览》

    
民国间重刊的《生意经络》(内称《贸易指南》,主要内容为王秉元的《贸易须知》)。

    
就明清各类商书的内容看,有代表性的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着重记载各地水陆交通情况的,如明代黄汴《一统路程图记》、壮游子《水陆路程》、清代赖盛远《示我周行》、崔亭子《路程要览》等,内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中兼有沿途的风俗物产介绍,属水陆行程书。水路行程书的大量编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因为随着远距离贸易的不断发展,商人的经营地域也不断扩大,对商业地理方面知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

    
第二类是兼及商路等交通线路和商业规范经商经验的,如明代程春宇的《士商类要》,不但记录了与《一统路程图记》基本相同的百余条交通路线,而且还另辟“客商规略”、“买卖机关”、“为客十要”、“醒迷论”、等专章,介绍相关的经商知识,强调商业道德及为商之道。

    
第三类为着重为商之道、强调经营者素质与经营经验的。这类商书,明代有崇祯间李晋德的《客商一览醒迷》,内容偏重于论述商业行为规范、道德修养;万历间余象斗纂刻的《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卷二十一《商旅门》,既有行商经验之谈,又有商品知识、经营方法的总结,还有对经商者基本业务素质的要求。其论及行商规范、注意事项的《客商规鉴论》一节,成为后来商书的必辑篇章。清代则有乾隆年间吴中孚的《商贾便览》和王秉元的《生意世事初阶》、《贸易须知》。

    
另外,还有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技术指南”之类的商业书,如清后期的典当行业的专书《典业须知》、《典务必要》、《当行杂记》和各类《当谱》等等。

    
从类别上说,《一统路程图记》、《水陆路程》、《士商类要》、《客商一览醒迷》可谓之“行商”者必读之书;《商贾便览》当属“行商”与“坐贾”兼而有之,《生意世事初阶》则是比较典型的“坐贾”入门书,反映了当时“坐贾”的经营意识及经验。《典业须知》、《典务必要》、《当行杂记》和各类《当谱》等等,也属“坐贾” 知识类商书。

    
由于“行商”与“坐贾”经营方式的差异,其表现在商书中商业知识的传授方面也有所不同。就明清时期的商书及其商业知识的传授而言,其对商人品德、职业道德方面的要求大致类似,公开刊印的商书似多以“行商”知识为主,如交通路线、各地商品行情、经营买卖商品的专业知识,而“坐贾”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时常涉及到店家内部的经营秘密或行业窍门,有些训诫是不便公示于人的,则以抄本为多。即便有部分刊印本(如王秉元《贸易须知》等),也多是清后期的事情了,其前期仍以抄本《生意世事初阶》形式出现。而象《典业须知》、《典务必要》、《当行杂记》等涉及本行业技术秘密、专业性较强的商书,主要都是以抄本的形式流传。

    
二、主要代表性商书介绍

    
(一)、《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

    
——汇聚经商基本常识的代表作

    
严格地说,日用类书与商书并不等同。日用类书(清代多称之为“万宝全书”)更多地是民间普通大众适用的日用参考之书籍,其内容庞杂,天文、地理、气象、旅游、交通、养生、卜验、医药卫生、交际应酬以及琴棋书画、体育等文化娱乐活动均包容其中,属应用性很强的生活百科全书。商书则是以商业经营为主要内容,包含商业经营思想、商人职业道德、经营方法、商业知识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明清时期的大多数商书,实际上也是包罗万象,不仅涉及商业道德与商业规范、商业交易的技巧、商品货币质量与真伪的辨别、市场行情与关津税则、路途中的防盗与防骗手段等商业知识,象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之道、天时占验及风暴日期、商家的禁忌与习俗以及医药卫生、文化娱乐等内容,均采撷其中,成为应用性很强的商业百科全书。

    
明代万历年间余象斗编纂的《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本文简称《三台万用正宗》)作为日用类书的代表作,也体现了这种内容综合、互相包容的特点。在内容分布上,全书从天文地理、四时季节、周边关系、拜师从儒、礼仪、音乐、律例、琴棋书画、赌博、体育活动等到日常民用、医学知识、星相占卜之术、风水营宅、农桑、算法数学、宗教知识等与民众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无不包容其中。该书的卷二十一《商旅门》,则主要论及行商经验、经商者基本素质及相关的商品知识,被视为明清日用类书中传授商业知识的代表作,是从商者不可忽略的必读内容。

    
《三台万用正宗》卷二十一的《商旅门》中共有客商规鉴论、船户、脚夫、银色、煎销、秤棰、天平、斛斗、谷米、大小麦、黄黑豆、杂粮、芝麻、菜子、田本(即豆饼等肥料)、棉花、棉夏布、纱罗缎匹、竹木板枋、鞋履、酒麯、茶、盐、果品、商税、客途、占候、论世情、保摄、论抢客奸弊等近三十个专题,分门别类地介绍了经商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之谈及为商处事之道。

    
明清时期的商品贸易,主要在于利用区域距离赚取商品差价,贱买贵卖,囤积居奇,成为众多商人获取利润的主要方法,因此,商人特别需要注意各种物产的季节、产地、价格、品质、年成丰歉等信息。从《商旅门》所列的十余个项目及其相关知识要求来看,其内容介绍是非常详细而专业的,恰好适应了商贾们经商买卖的需要。但是,要想全面掌握各类专业知识并娴熟运用于经营之中,并非易事。首先要求经营者了解所贩粮食的产地分布,又要熟知各产地品种的不同特点,还有对新旧品种的识别分辨。有些非常专业的粮食辨识知识,若没有一定时间的实践过程,是难以掌握的。

    
除却对于经商专业知识的介绍外,还需值得一提的是,《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中的《客商规鉴论》,更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商人入门的必读文,也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篇有关商业经营规范的篇章。它非常概括地论述了客商应有的心理素养、经商的基本原则与要求,从商人出门开始所需注意安全、结伴搭伙之事项,到经商途中的投宿问店、行商必备的各类专业知识及商人应有的心理素质等,均有涉及。后来几乎所有商书中有关商业经营的内容都由此而延伸、释绎出来。

    
就笔者所接触的商书而言,对各类商品专业知识予以如此详尽的介绍,也仅见于《三台万用正宗》的《商旅门》。而就商书所论及的各类专业要求而言,从业者要想全部掌握并娴熟运用于经营之中,并非易事,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对从商者的要求还是比较全面和严格的,若非有一定的能力及一技之长,很难在这诡谲多变的商海中立足发展。

    
(二)从《士商类要》、《客商一览醒迷》到《商贾便览》

    
——商贾行为规范的代表作

    
明清大量商书的刊行,说明这一时期的商人,并不仅仅是满足于传统的凭经验行事的小商小贩,而是开始重视商业知识的累积和传播,并对子弟、生徒授以商贾职业的教育。它既反映了社会经商、行商风气之盛,也从中折射出经商者自身对这一职业的认可与重视。对于从商业者的经营规范,商书特别强调对其行为规范的道德要求。

    
首先,各类商书多不忘告诫商人们要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利”、“义”关系问题上,强调不能见利忘义。要求商人重信义,守然诺,不刻剥;强调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可以说,从明代程春宇的《士商类要》、李德晋的《客商一览醒迷》,到清中期吴中孚的《商贾便览》,王秉元的《生意世事初阶》、《贸易须知》及至清末杨树棠抄本《杂货便览》,无论对于“行商”还是“坐贾”,这些训诫在明清两代一直相沿传承。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商人非常注重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并试图以传统伦理道德中的有益成份规范引导着一代一代后来者。

    
在商人的职业道德和道德规范方面,商书还强调艰苦创业,节俭为本 。在个人修养方面,商书反复告诫人们要洁身自好,不能贪图奢侈生活享受。

    
在经营理念方面,中国传统伦理中所提倡的“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的信用为本的诚信观尤受重视。商书反复强调在商业运作过程中,不仅要公平交易,光明正大,而且要诚实无欺,重恩守信。

    
综观明清时期的各类商书,可以看出,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在商业的行为方面,反复告诫要诚信无欺,心底敦厚,以义行商,“盖慈善存心端正,动履庄严,所作所为,不由岐险,是以多获平坦福也”。否则,必将“陷于不道”而遭报应。程春宇的《士商类要》第四卷,辟有《人伦三教》、《起居格言》、《省心法言》、《养心穷理》、《居官莅政》等近30小节,阐述“立身持己”、“和睦宗族”、“孝顺父母”、“敬兄爱弟”、“君子知恩”、“勤劝读书”等事理。总之,从商书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人伦道德的规范作用,在明清商人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三)、《生意世事初阶》、《贸易须知》——“坐贾”经验之谈的代表作

    
《商贾便览》做为比较有代表性的商书,其卷一“江湖必读原书”一节,基本上总结辑录了自《三台万用正宗》、《士商类要》、《客商一览醒迷》等书中行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与道德要求;其“工商坊要”一节,作者注明是“中孚新增”,内中“学徒称呼须知、学徒任事切要、因人授事,量能论俸”等内容,详细介绍有关学徒、开店、店铺的选择、如何用人等关于“坐贾”的内容。相较之下,《生意世事初阶》专门立足“坐贾”,从师傅和学徒两方面,传授开店者如何培养学徒、如何开店经营,教导学徒如何学习店铺知识、如何迎对顾客、及各方面的为人处世之道等内容,可视为“坐贾”经验之谈的代表作。

    
《生意世事初阶》 作为培养“坐贾”的专业商书,多次强调对经营人员在道德人品、处事能力等基本素质方面的要求。其中对小官(学徒)道德修养方面的第一个要求便是手脚勤快、吃苦肯干,不贪小便宜,不觊觎不义之财。应该说,在商人的品德要求方面, “坐贾”与“行商”基本上是相同的 ,行商与坐贾的行为准则都同样具有深深的儒家文化与传统道德规范的烙印。

    
在学徒培训方面,商书中明确规定,扫地抹桌、添砚水、润笔头、端茶倒水等均属学徒份内之事,这实际上是让学徒从最初的人情世故学起。书中认为,做生意首先在于做人,这种人情世故的训练——尊敬长者、礼貌待客、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学徒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从中看到,对学徒的这些要求已远远超过了其基本技能的训练范围,“学徒”实际上成为了店内最“低层”、最廉价的劳动力。

    
就学徒而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主要有学官话(普通话)、学笔头(书写)、学算盘、称戥子 、看银水呈色等。

    
在经过两年至四年的严格训练、掌握了各种基本技能、学徒期满正式上柜后,在怎样与顾客洽谈生意、怎样讨价还价、怎样给顾客看货、怎样处理师徒关系、怎样收款等方面,书中又有详尽的说教。如在接待顾客、洽谈买卖之时,更要注意察言观色,随机应变。

    
这中间尤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训诫带有一定的技巧,一般商家不会公示于人,故而此前公开刊印的商书中很少见到。如教导学徒给顾客看货的次序技巧,就颇有讲究:“买主进店,要看你货色好歹,可先将丑的与他一看。彼嫌不好,再把次一宗与他看。彼中意就罢,若还不中意你须先垫一句:尊驾果要买顶高的货,其价不贱。买者既合式,自然会高价买去。你若起初便把高货看,他必不信。宁可费点手,省却许多话” 。这些训诫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商人狡黠嬴利的心态,但也不乏心理学揣度方面的知识,通过主动掌握顾客心理,让顾客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技巧。还有许多一语中地、颇带有店门“秘笈”色彩的训诫,在书中还有很多,这些训诫在清中期以前公开刊印的商书中是不多见的,这也是《生意世事初阶》做为典型的“坐贾”入门书的与众不同之处。

    
总之,从顾客带银进店买货起,直到生意做成发货止,必须以“谦恭逊让,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顾客,所谓“人无笑脸休开店” ,强调“生意人,要如春天气象,惠风和畅,花鸟怡人” ,决不允许粗暴待客。宁做一去百来之生意,不做一去不来之生意,最终达到吸引顾客,生意成交之目的。文中对小官(即学徒者)的这些谆谆教诲,反映了当时商业经营者对店员的严格要求、和霭待客的普遍原则以及尊重顾客的经营理念。

    
此外,书中还教导学徒积累各种社会经验,谨防受骗上当。例如,教导学徒当顾客交完购货银两钱钞之后,不要马上放入银柜之中,以免顾客不愿购买,前来退货,因银、钱成色问题发生纠纷;如果其所付银钞原封未动,那么顾客自然无话可讲。即便是熟人前来购物,也要仔细验过,多退少补。如果是因为彼此熟悉,碍于情面,不加清点,那么对方万一少给,就只能自己吃哑吧亏了。

    
《贸易须知》的前半段论及学徒方面的内容多与《生意世事初阶》相同,后面则增加了近七十条新内容,较之《生意世事初阶》内容大为丰富。后半部分主要增加了对于“伙计”的诸多要求及如何处理与东家的关系、东家如何对待伙计、伙计外出置货应注意的事项、店家开店应注意之事项等内容,实际上更多地涉及到了清代“坐贾”的经营内幕与运作形态,其所揭示的东家与伙计的关系、东家——大伙计——小伙计——学徒等店内人事结构、如何对付赊帐之人、如何追帐、讨帐等等,形象揭示了当时坐贾的经营形态,均属非常珍贵的商业资料。象“如何辨识洋钿”、“鸦片之危害”等条目,则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对商书内容的影响。

    
《生意世事初阶》与《贸易须知》所展示的清代坐贾的经营理念对我们是颇有启迪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言之,市场经济的运行是需要一系列社会秩序作保证的;而社会秩序是一个需要多元支撑的系统,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支柱,都会造成经济的畸形发展。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国古代的市场交易始终缺乏完备的法律条文和制度机制的保护,如果再没有信用支撑,那么市场运作的交易成本就会高得无任何效率可言。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丰富内涵,至今有助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经济管理与经营。透过商书中所展示的清代商贾的经营理念,我们看到,中国传统“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对清代的商人仍有极大地约束力,即便是无孔不入地逐利趋财,也要尽量做到“笑容相待,推之以理,详之以情”,让人感觉到店家是“公道待人”,“童叟无欺”,最后令“买者自然信服,添价买去”。应该说,在法律条文和制度保护成为市场经济中稀缺资源的情况下,这些强调重德重于趋利的诸多训诫,诚信为本的伦理提倡及顾客为重的经营理念,均成为市场交易的无形约束规范,对维护传统社会正常的商业运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从抄本《生意世事初阶》到刊印本《贸易须知》、《生意经络》的发展,其中经历了百余年的时间。百余年来,各刊印者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了对该书的认可与推崇。及至民国十一年重新刊印时,仍被视为“深合商业之实用,珍如拱璧”。由此可见,书中所论及的坐贾经营的诸多经验之谈,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一种共识。而由山西商人增订改编的(炳记)《贸易须知》和日本刊本《燕语生意筋络》的出现,尤说明当时这些经营思想与经验之谈,也开始成为当时其他商帮及至海外商人共同认可的经商准则。这对我们研究清代各地商帮(包括海外商人)的经营模式及商业道德、商业规范,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典务必要》、《当行杂记》——对 “坐贾”人员专业技术要求的代表作

    
就行商坐贾所需的专业知识而言,经营典当铺的要求可能是最高的。各类典物成千上万,千姿百态,从绸缎布匹、裙袄裤褂、金银首饰、到古玩彝器、法书名画、日用百货等,无所不包。要把握这些林林总总物件的产地、规格、特征、时价、成色、质量,然后作出准确的判断,实非易事,非经专业训练,不是见多识广,是断难胜任的。所以业中人称为“大非容易,真如登天之难”。估价失度,低则影响生意,高则蒙受损失。因此典业界对有关知识的传授特别重视,这中间《典业须知》、《典务必要》 、《当行杂记》 可谓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专著。

    
《典业须知》为徽商长期经营的经验传授之作。书中主要是有关典铺伙计、学徒行为规范内容,内中规定了从典业者所需之品德要求如勤务、敦品、节用、务实、远虑、细心、惜福、体仁等以及相应的技术要求,尤重于道德角度。

    
《典务必要》大致可以推定为徽人辑写的手抄本,所记皆是典当行业经营物品的产地、规格、价目与辨别真伪的法则文中开篇《幼学须知》便讲明从典业者必备的“敦品”、“勤务”、“节用”、“务实”、“细心”、“惜福”等相应的品德要求及必须遵守的“典规”,然后专列“珠论”、“宝石论”、“论首饰”、“毡绒”、“字画书籍”、“布货”、“皮货”、“绸绢”等条目,讲明各类珠宝首饰、各类货物的名目种类、产地、价钱、如何辨别真假优劣等等,非常详尽细致。

    
《当行杂记》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清末民初典当业经营物品规格与价目的记录。有“看衣规则”,对千姿百态的衣料,从衣料产地、质地、做工、花色、领、袖、面料、衬里、新旧程度,到各种衣料的尺寸、价钱,及至最终的折扣程度,均有详细的介绍。象“西藏土产”条目,列举了百余种的毡皮类,对其做工、质地、价钱、质量要求均有详细介绍。“银色异名”条目,介绍外来银币知识;其他如“看珠规则类”、“看宝石规则”、“看铜锡类”、“看磁器规则”、“看金规则类”、“辨银名色等数”、“计银断三十二样查口”、“又三十查口”、“各省绸缎花样别名”、“看字画谱”等,均有对各类珠宝磁器等相关项目的鉴赏能力的要求,显示了其丰富的经验与知识。尤值得一提的是“看字画谱”一条,内中列举了自唐朝以来的著名字画家多达百余位,从其姓名、籍贯、字画特长甚至官居几品,均有详细交待。从罗列的这些条目可以看出,当时对于典当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是相当高的,若非见多识广,经验老到,断难胜任。

    
三、商书研究情况的介绍

    
对于这些明清商书,学界是作过较多研究的。中国学者鞠清远、傅衣凌、韩大成、魏金玉、陈学文、罗仑、杨正泰等先生多有研究。鞠清远先生在1937年发表于《食货》半月刊上的《校正江湖必读》一文,对收录在清人编的《江湖必读》内所含三书进行了评述和介绍。1968年他又撰文《清并关前后的三部商人著作》,对《商贾便览》、《江湖尺牍分韵》等商书作了较详细的评述,并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傅衣凌先生在其《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一书中,重视引用商书的资料。

    
韩大成先生《明代社会经济初探》(人民出版社,1986)和《明代城市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两部专著,充分利用了商书资料来研究明代的商业、交通、牙行等,其《明代城市研究》一书利用《水陆路程便览》等商书资料设计附表《各地水陆交通干线简表》,列举全国二百多条交通干线,是很有价值的交通史资料。

    
杨正泰先生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历史地理的角度,其专著有《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和《天下水陆路程·天下路程图引·客商一览醒迷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另有《明代国内交通路线初探》、《略论明清时期的商编路程图记》和《现存最早的商旅交通指南》系列论文,以商书为基本材料,研究了明清时期国内的交通路线及其历史变迁。

    
陈学文先生在其《中国封建晚期的商品经济》(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和《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台湾稻禾出版社,1991)等论著中,多处利用商书的资料来进行论证,其《明清时期商业书及商人书之研究》(台北洪叶文化事业出版公司,1997)一书,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专门研究明清时期商书的专著。全书从“明清商书的总体及应用之研究”(上编)和“明清商书的个案研究”(下编)两方面,从明代商业的规范要求、明清时期商人的经商行为、商业文化、明清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角度,对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部商书予以了全面的分析。此外,陈先生还有《明清时期江南的商品流通与水运业的发展--从日用类书中商业书有关记载来研究明清江南的商品经济》(《浙江学刊》1995年第1期。)等论文,从经济史的角度,对商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台湾学者吴蕙芳的专著《万宝全书:明清时期的民间生活实录》(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2001),从社会学史的角度,考证了明清时期的各种《万宝全书》 ,探讨了《万宝全书》中所反映的明清时期社会低层民众的社会生活、人情世故、世情百态,内中涉及相关“商旅门”的内容。

    
笔者也发表了数篇论文,对明清时期商业思想、商人意识形态、商业知识的传授、“坐贾”的经营理念等予以探讨。

    
在相关研究方面,日本学者的成果令人瞩目。酒井忠夫、寺田隆信、森田明、斯波义信、水野正明、山根幸夫、重田德等学者均对明清商书有所研究。酒井忠夫的专著《中国善书的研究》(国书刊行会,1972年)较早关注到商书的文献价值 ;

    
寺田隆信著有《关于明清时代的商业书》(《东洋学》20号,1968年)等文,在其著名的《山西商人研究》 一书的第六章《从商业书看商人和商业》一节,对《三台万用正宗》中的《商旅门·客商规鉴论》、《士商要览》、《商贾便览》、《一统路程图记》、《示我周行》等商书的相关内容予以介绍,并据此探讨明清时期的商人形象及经营形态。

    
斯波义信著有《<新刻客商一览醒迷天下水陆路程>研究》(刊于森三树三郎博士颂寿纪念《东洋学论集》),对商业道德进行研究;

    
森田明《关于<商贾便览>——清代的商品流通的觉书》(刊于福冈大学研究所报第16号,1972)一文,以吴中孚的《商贾便览》为基本材料,探讨了清代的商业发展与商业书及商业交通路程等问题,尤详各地的特产与民情风俗;

    
水野正明《关于<新安原版士商类要>》(刊于东方学第60辑,1980),对《士商类要》进行重点研究,同时指出各部商书之类的相互关系,尤详考证。

    
山根幸夫比较研究了《一统路程图记》和《天下水陆路程》等书的版本(《东洋学报》第7512号,1993年),另有《明代<路程>书考》(《明史论文集》,黄山书社,1994年),指出李晋德《客商一览醒迷天下水陆路程》实为二书合刻本,并指出《一统路程图记》和《天下水陆路程》和商浚《水陆路程》三书“属同一系统,内容无大差”。该文还介绍了日本所藏而在中国未重刊的商书。

    
重田德在论徽州商人的论文中也利用了商书的资料。

    
总之,既往学界对商书的实证研究颇有成绩,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关键词:|wu|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